10月10日,浙江省公开发布第一批大生态工程包,包括三个方面十类已开工和即将开工的生态环保项目200个,总投资1561亿元。
记者从10 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,浙江省围绕发展绿色经济“四型”产业,提出生态利用型产业、循环高效型产业、低碳清洁型产业、环境治理型产业4类工程包;围绕构建绿色屏障、守住四条生态底线,提出“青山”工程、“蓝天”工程、“碧水”工程、“净土”工程4类工程包;围绕打造绿色家园,提出绿色城镇、美丽乡村2类工程包。
通过地方申报、组织筛选、上下结合的方式,省发改委在每类工程包中各梳理出20个项目,共200个项目。在项目选择上,一方面以选择前期工作基础扎实的项目为主,同时选择一些前期正在谋划的项目和已开工的项目,确保项目建设时序能有效衔接,保证工程包能持续滚动实施;另一方面,充分考虑浙江省生态环境特点,如在绿色经济产业项目选择上,紧紧围绕发挥浙江省山、水、林、气的生态优势,重点选择山地特色旅游业、大数据信息产业、大健康医药产业、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等。
从项目投资占比来看,绿色经济“四型”产业投资占比最高,达691亿元,占总投资的44.2%;绿色屏障建设项目投资604亿元,占总投资的38.7%;绿色家园建设项目投资266亿元,占总投资的17.1%。
从项目区域分布来看,项目和投资最多的是遵义市,共有57个项目,总投资448亿元;贵阳市有20个项目,主要集中在循环高效型产业、低碳清洁型产业、环境治理型产业以及“碧水”工程领域,总投资200亿元。
200个生态环保项目的实施,将有效改善浙江省的生态环保基础设施,推动绿色产业发展,拉长大生态长板;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;促进固定资产投资,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作贡献;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,形成一批新业态。
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,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将统筹抓好项目前期手续、资金筹措、建设管理等工作。对正在办理前期手续的项目,建立项目并联审批“绿色通道”,开展联合审查、分头同步办理;对纳入“工程包”的重点项目,在政策、项目、资金上给予倾斜支持,优先争取中央资金、专项建设基金,优先安排省级资金和相关产业基金;结合项目实际情况,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(PPP)等模式,吸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建设。
10月10日,省发展改革委发布《绿色经济“四型”产业发展引导目录》。浙江省结合资源禀赋、生态条件、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,将绿色产业划分为四型15种产业、细化为400个条目。
其中,生态利用型产业,主要是可持续综合开发、利用、经营自然生态资源的产业,突出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,利用浙江省宜人气候、秀美山水、丰富动植物等生态资源,包括山地旅游业、大健康医药产业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、林业产业、饮用水产业等5种产业,具体有温泉旅游及温泉资源综合开发、苗药产品开发和应用、饮用天然矿泉水等137个条目。
循环高效型产业,主要是体现循环经济要求,发展资源利用率高、废物最终处置量小的产业,突出在生产、流通、消费等过程中,大力推进减量化、再利用、资源化,包括原材料精深加工产业、绿色轻工业、再生资源产业等3种产业,具体有再生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产业化、尾矿废渣等资源综合利用、重复用水技术应用等142个条目。
低碳清洁型产业,主要是能源高效利用、污染排放小的产业,注重以良好的生态和气候条件,吸引亲生态、低排碳的产业资本、人才、技术向浙江省聚集,包括大数据信息产业、清洁能源产业、新能源汽车产业、新型建筑建材产业、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等5种产业,具体有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、电动车充电桩建设、新型墙体和屋面材料开发与生产等77个条目。
环境治理型产业,主要是高效、优质、可持续推进污染防治、环境改善的产业,坚持污染者付费、治理者收益原则,利用市场化手段,走产业化发展道路,包括节能环保服务业、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等2种产业,具体有矿山生态恢复工程、膜技术处理关键技术开发、高效除尘烟气脱硫脱硝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44个条目。
据介绍,目录中所筛选的产业均为国家鼓励类的产业,也是符合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。目录的发布,明确了浙江省绿色产业规划、投资引导和扶持发展的重点领域,将作为全省各地、各部门、各单位推动绿色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依据和参考。对于目录中的产业项目,浙江省将优先予以审批、核准和备案,优先推荐申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、预算内资金等。
责任编辑:李涛